酷热难耐,消暑误区避开了吗?
今年夏天,大家都感受到了热浪滚滚。高温天气会使人体自身温度调节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,中暑等热相关疾病高发。 人们的情绪波动大,更容易生气,压力感、消极疲惫等不良感觉也会随之而来。由于吃饭没有胃口,休息没有规律,胃肠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险也会增加。所以在酷暑来临之际,我们有必要做好知识储备,远离那些习以为常的消暑误区。
天气一热,很多人就离不开空调,习惯性地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。而实际上, 舒适的体感温度取决于我们身体的热平衡状态,环境温度、相对湿度、人体附近的空气流速、物体表面温度、个人生活习惯、活动强度、衣着情况、年龄及健康状况等,都会对其产生影响。身体健康的普通人,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,舒适体感温度也是不同的。单就环境温度的时间段和人体的活动情况而言,晚上的空调温度应较白天提高3~5摄氏度,否则不仅浪费电,还会把人冻醒。另外,长期在空调制造的恒温下生活,机体的温度调节能力、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会降低,偶尔外出或置于高温环境中,会更容易中暑。
建议
室内外温度差以不高于10摄氏度为宜。在进室内前10分钟开启空调,出门前10分钟关闭空调,并开窗通风。
夏天,常有人在光滑的水泥地面或瓷砖地板上睡午觉。虽然感觉到的凉爽让人非常惬意,但坚硬的地面透气性极差、聚湿性较强,人体的温度随着地面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,比较容易受寒、受潮。 如果睡觉时间较长,加上一旁风扇直吹,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。中老年人还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,局部温度下降过快,导致肌肉和关节出现僵硬、酸痛等问题。
建议
为了在夏天睡个满意的午觉,好的选择还是祖传的凉席加上舒适的卧姿,配合室内流动的空气,风扇也不要对着人直接吹。
人们在夏天都穿得很轻薄,覆盖面积也是越来越小。皮肤是会呼吸的。穿得少、露得多,在盛夏烈日之下,不仅不能散热,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。所以, 最好的策略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,穿着遮光、透气性好的衣物,同时佩戴帽子和太阳镜进行防晒。
为了少出汗,很多人会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,以为不动是最安逸的。然而,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增强心肺功能,还能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。因此, 推荐调整户外活动时间,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。
有人怕热怕出汗,也有人想趁热运动来减肥,看到自己挥汗如雨、体重下降,总感觉体内的脂肪已经在燃烧了。殊不知,体重的下降只是身体流汗、水分减少的结果。当气温超过33摄氏度时,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。 如果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的时间过长,加上运动导致人体内热量不断生成又不能及时散发,就容易中暑。
建议
夏天即便是进行亲水活动,也要注意适时、适量。
炎炎夏日里,冰棍、冰镇饮品对大家都有着加倍的吸引力。不过, 这能解口渴,却不能解“体渴”。而过度依赖冷饮,不仅会使我们身体的降温机制受到干扰,也会导致机体自身散热能力下降,还会对肠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,引起腹痛、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。
冰镇豆糕、酸辣凉粉之类的食品,很多人在夏日里会用来开胃。但从营养的角度看,冰镇豆糕、酸辣凉粉的 营养成分过于单一,缺乏重要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如果一餐以此为主,不注意搭配其他食物,长期下去就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。夏季想要开胃,吃的菜品、时间、方式都大有讲究。食欲不佳时,更需要均衡饮食,特别是增加富含水分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的摄入,这样才有助于机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。